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论坛 > 淡化模式重寻目标

淡化模式重寻目标

2018年07月26日 00:00:00 访问量:349
     在生活中,大多数房间门都是向里开,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舒服”的模式,我们习惯于遵循它,但有时向里开的门反而会造成不便。这说明,一旦陷入模式的泥沼,也可能制造障碍。

    由此反思我的教学,初期是在复制师傅的课堂模式,导致我的课堂看起来不走样,但也不太走心。

    一节课的“心”是什么?是教学目标。课堂的心我有吗?对于我来说,是有的。但对学生而言,这颗心却是模糊的、苍白的。

    如何让这颗心丰满、鲜活起来?我尝试从课程标准出发,把概括、浓缩的教学目标转化成细致、容易理解的学习目标。这是第一次尝试,让我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更深刻,但我仍旧迷茫,因为这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对学习目标的解读还依赖本来就不多的经验。于是我想,关于分析学习目标,我们能否找到一些工具或方法?学习目标应该有哪些要素?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教师介绍,表述学习目标时应该从学生学的行为主体出发,以外显的行为表现和可衡量的行为程度指示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要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行为条件支撑。这样列出的学习目标才是相对完整、更具可行性的。于是,我发现之前把功夫用在了斟酌学生行为表现上,对于应该为学生提供帮助的行为条件和衡量目标是否达到标准的行为程度表述不足。

    经过反思,我开始了第二次尝试,从一组目标扩展到一节课的目标,更加细致,努力让学生也能看得懂。

    为了帮助教师分析学习目标,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两本书,一本是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一本是马扎诺的《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两本书里有许多学习目标分类的方法和工具,我借助布鲁姆目标分类,利用表格把目标按照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进行分解,从而对目标进行归类定位。按照这样的方法,我把一节课的7个目标逐一定位在表格上,发现大多数目标都不是低维度的记忆,而是更高认知维度的理解运用和分析。基于目标的这种分类属性,我尝试用问题呈现目标,体现学生对目标的深层认知。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可以应用于课堂的不同模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问题提示和工具,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达成目标。

    经过一段探索,我尝试梳理出转化学习目标的思路:从课程标准出发,一步步转化、细化形成学习目标,运用工具去分类、定位、分析目标,将目标投射成合适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习目标更清晰、适切、可操作,也让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方向,知道自己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从而实现理性学习、真实学习。

编辑:网校客服
上一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师
下一篇:没有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