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论坛 >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师

2018年07月10日 00:00:00 访问量:241
    在连续的观课、思考中,一个观点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在教师。

    关注教师的语言建构与语言素养提升。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简洁明了、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吸引学生的磁性。有一位教师,应该说教学基本功还不错,但一节课下来,习惯性“……的话”插入语,听起来很刺耳。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的话”表达的是一种假设情况,可这位教师的表达语境中绝大多数没有假设意味。教师的主观意识,可能是想把讲课语言表现得自然亲切一些,但从规范语言训练的角度看,是不合适的。

    还有一位教师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本应该以一种诗意化的语言传达对诗意的理解与欣赏,可这位教师竟从头至尾以一种作报告的语调慷慨激昂地讲解。表面上看,是教师语言表达习惯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对文本理解与把握能力的欠缺。从语言学角度讲,这位教师对文学语言缺乏基本的把握能力,这样的素养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素养需要提升,还体现在语言的丰富性上。在观课中我发现,有一些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基本没什么回应,即使有回应,也多是“好”“很好”“非常好”之类。我专门就此问题翻阅了几本杂志上发表的课堂实录,证实了我的判断:教师的课堂回应语言能力亟须提升。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语言问题,实质上是教师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师有没有意识把对话当作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有没有能力准确而快速把握学生说话的内容与层次,并迅速确定对学生进行怎样的引导。

    教师的语言素养需要通过说来提升,更需要通过“思”与“写”来提升。教师的书面语言表达与口头语言表达同等重要,甚至比口头语言表达更重要。对一个问题,包括教学问题,想与不想不一样;想了,说与不说不一样;说了,写与不写不一样。教师经常写各类文章,是提升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注教师的文本理解与鉴赏素养提升。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夫是看家本领,这个问题最能体现教师的修养深浅。就近来观课所见,教师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知识视野、解读能力等,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影响巨大。

    有一组教读《中庸之道》的课例,这节课是语文版教材《论语选读》中的一组材料。4位教师都试图为“中庸之道”下定义,可惜都没有直击要害,有的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教师没有注意到课本附录中牟钟鉴的文章节选,有的讲解明显无视了这里的一些观点,更谈不上引用刘家和、郭齐勇等人的文章对中庸之道的论述,而是引用一些网络文章里的言论,也引用了鲁迅的语段,但是明显对鲁迅的话侧重点和背景有所误解。

    还有一位教师把《论语》用微信对话的方式进行解读,形式虽然新颖,但内容理解却相差甚远。这种游戏式解读,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解读文本能力的形成也是不利的。教师教学《论语选读》,没有对《论语》进行全书的研读,恐怕是教不好的。要想教好这一课,教师起码要找几本关于中庸之道的著作研读一下,起码要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般思维方法论;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则,不是迎合所有人;中庸之道不仅适用于做人,也适用于理解文质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孔子美学和艺术的一种原则。

    关注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修炼。教学是科学,有规律可循,有规律必须遵守;教学又是艺术,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悟性与灵性。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会教出不同效果,这里涉及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语言问题、人格人品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教育思想的支撑,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有理有据的。

    前面说到的那位用微信对话形式教《论语》的教师,主观上想“创新”,想把“古老”的文言教成“现代”生活,但是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文言”,也不利于学生体悟《论语》文风。其实,《论语》已经足够口语化了,只不过是那个年代的口语。学生如果用这种“大话搞笑”法读《论语》,可能不利于纯正的语言感知力的形成。文言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经典教学,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纯正的语言文化感受力的责任,教师还是要教学生读懂文言文,理解文章,感受古代那种精粹的语言和思想。

    教学艺术创新的前提是入门,达到一定的素养水平后才可能“随心所欲”,但也必须“不逾矩”。有位教师教学《项脊轩志》,设计了几个步骤:请君诵读,请君品悟,请君言说,请君评价。这个次序是有道理的,但这个“请君”总觉得别扭,因为它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不相符。教学,有时还是需要一点朴实,尤其是形式与内容要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