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用课程拥抱家乡

用课程拥抱家乡

2015年08月24日 00:00:00 访问量:138
□ 陈 楠

  “家乡课程”是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以家乡文化为核心,以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程。“家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深化课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拓展知识面,培养社会实践技能,在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中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就地取材,开发资源

  手握细沙,时而大胆挥洒,时而小心点画。手指是画笔,玻板是画纸,通过画箱内灯光的投影,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沙画栩栩如生,把人带入了梦幻般的境界。这是四川宜宾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的孩子们在沙画室活动的情景。

  王媛是南广镇中心校三年级学生,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别人创作沙画非常羡慕,很想亲自过把瘾。今年寒假,盐坪沙画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她终于如愿以偿。

  就地取材开发家乡资源,是研发“家乡课程”的基本路径。翠屏区境内有岷江、金沙江和长江,卵石和河沙资源丰富。临近江边的宜宾市六中、李庄中心校、宗场中心校、方水中心校开设有卵石画课程。牟坪中心校、李端中心校则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木资源,开设叶子画、竹刮画等课程。此外,泥塑课程在乡镇学校普遍开设。

  宗场中心校则独辟蹊径,用“土材料”弄出“洋玩意”。该校将废旧的钢管、缸盆制作成“乐器”,将竹筒也制作成各种乐器,并推出“打击乐”,学生们能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学校还将铁环、沙包、皮筋等玩具引入学校并课程化,受到孩子们的追捧。

  深度加工,整合文化

  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进行深度加工,与校园文化整合,是构建“家乡课程”的基本方法。

  挖掘独有的历史文化,提炼核心理念,并由此研发“家乡课程”。宜宾二中是革命烈士赵一曼的母校,学校由此提炼出“慢慢求索,永逐真知”的“一曼精神”。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将民族精神教育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紧密结合,开设“我的校友赵一曼”系列课程,让学生了解赵一曼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李庄中学是抗战期间同济大学的校址所在地,学校建立“同济缘”展厅,开设“同济在李庄”课程,让学生了解抗战期间李庄人民用博大的胸襟欢迎同济大学,以及近年来同济大学反哺李庄的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学会感恩、热爱家乡的情感。

  “川剧”“舞草龙”“打莲枪”“四川清音”“金钱板”“面塑”等技艺曾经流行川南,近年来均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街小学、李庄中心校、建国实验小学、长江路小学、旧州小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将它们加以改造,形成“家乡课程”。

  拓展空间,亲近家乡

  依托校园内外自然环境,积极有效地拓展空间,让学生亲近家乡,是研发“家乡课程”的又一路径。

  每到收获季节,女学街小学的孩子们便兴高采烈地在教学楼顶的“榕杏生态农场”采摘瓜果蔬菜。“我们班的‘责任地’里青椒可真多啊!”学生吴雨轩欣喜地看着劳动果实,高兴得合不拢嘴。

  女学街小学充分利用校舍楼道、屋顶及校园空地开辟教育基地,拓展新空间。学校将簸箕、犁头、风车等川南农具陈列在楼道墙面,同时将教学楼顶开辟成“开心农场”,推出“认识农具,了解农耕”、“认养动植物”等课程。人民路小学、凉姜中心校、宗场中学则将校园空地辟成“开心农场”,除“认养”外,每年的“收获节”受到学生期盼。

  部分学校则直接将校外的自然环境作为“家乡课程”的重要载体。中山街小学常年开展“小脚丫走家乡”活动,组织学生到宜宾的合江门、翠屏山、流杯池等景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依托“AAAA级风景区—李庄古镇”,李庄中心校开设“小导游”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据调查,目前全区近50所中小学研发了“家乡课程”并有效实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成为翠屏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