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传承:从《寻梦环游记》看生命的价值
2025年04月16日 09:43:21 访问量:78次
近日,我校心理室开展了以电影《寻梦环游记》为主题的心理课程。本次课程以皮克斯经典动画《寻梦环游记》为载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与艺术审美三大维度,旨在通过墨西哥亡灵节的奇幻叙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梦想与死亡的永恒命题,并培养他们珍惜亲情、勇敢追梦的态度。
文化解码:
通过解析墨西哥亡灵节“花瓣桥”“万寿菊”等意象,对比中国清明节文化,探讨不同文明对生命意义的诠释。我们特意选择了清明这个时间节点来聊这部影片,是因为高中生虽鲜少经历至亲离世,但青春期的成长本就是不断告别的过程——告别童真、告别旧友、甚至告别某个阶段的自己,在告别与失去中成长。通过《寻梦环游记》的隐喻系统,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领悟到每一次失去都是重构联结的契机,因此,健康的情感纪念不是沉溺痛苦,而是让记忆成为滋养生命的土壤。
三次死亡:生命因记忆而永恒。
影片提到人一生的三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心跳停止,第二次是葬礼落幕,而终极死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将你遗忘。
三次祝福:爱的最高境界是无条件。
米格在亡灵世界收到的三次祝福,层层递进:第一次是“禁止音乐”的束缚,第二次是“不要忘记家人”的牵挂,第三次则是曾曾祖母毫无条件的放手——“回家吧”。从控制到信任,从条件到包容,真正的爱是尊重对方的梦想,而非以血缘之名禁锢灵魂。家人的和解,让米格明白:音乐不是诅咒,而是传递思念的纽带。也让许多孩子反思:家人的爱或许笨拙,但当我们学会沟通,那些“条件”终会化作理解的拥抱。
通过这场光影与心灵的对话,学生们不仅解构了电影的艺术表达,更在心理学视角下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主动探索。正如课程结语所言:“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教育不是灌输,唤醒方为真谛。”
此次课程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
文字丨韩程燕 图片丨心理社
审核丨张俊珍 编辑丨赵 元
编辑:左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