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校本课程改革:掌声之外亦有隐忧

校本课程改革:掌声之外亦有隐忧

2016年09月02日 00:00:00 访问量:173
校本课程改革:掌声之外亦有隐忧
王郢

  国内一些小学的课程改革实践,为学校特色化办学以及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出了很好的探索,但校编教材如何保证科学性和合法性?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践的边界何在?    

  新学期刚开学,成都市某小学的全学科整合改革引起广泛注意。学校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代之以“阅读与生活”“思维与科创”“健康与成长”等五门课程,这种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方式,打破了大家对于学校课程的传统认知,但也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心。

    事实上,这种打破学科界限,代之以跨界式综合课程的改革方式,在国内外已有很多尝试。在国内,山东、重庆、北京等地的一些小学的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新颖的学校特色课程,重塑了人们对于课程的理解,在充分发挥孩子天性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学科间的跨界整合也是一种趋势。世界经济合作组织1997年提出的“素养界定和遴选项目”,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指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内容,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践。美国《2061计划》则通过建构现代知识分类的新框架和重新选择内容,来实现课程整合,进而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包括巴西、英国、泰国、日本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尝试这种突破学科界限的课程组织方式。

    国内一些小学的课程改革实践,是我国十几年课程改革不断向好的有力佐证。2012年,修订后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我国进入新课改推进的关键阶段,课程改革也呈现出了一个新特点:从改革之初“由上而下”推动的课程改革,正在被广大学校和一线教师接受,并转化为他们自身改革提升的动力。课程改革动力方向已经由“从上至下的行政推动”向“由下至上的自我提升”转变,学校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学校的课程文化从传统的忠实执行向调试创生转变,一线教育者从以往的“要我变”到“我要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这也正是课改之初“学校课程文化的变革”和“课程持续变革”的真实反映。

    然而,学校校编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也存在一些隐忧。“教材”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概念,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一本教材是否能够进入中小学课堂有着明确的规定。首先,“教材须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其次,“(通过初审后的教材)需要在400个班或20000名学生的范围内进行试验”。从现有报道来看,成都这所小学的校编教材是否通过了相关审查和审批,目前尚不得而知。而许多校编教材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往往难以完成教材试验,这就带来了校编教材在程序合规性上的隐忧。

    校编教材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也存在隐忧。国家对于教材编写者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有着明确规定,并非任何教师都可以参与,而在校编教材中,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局限,这些条件往往难以全部满足。相对于课程改革实践而言,课程改革政策常常存在滞后现象,甚至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症结所在。

    国内一些小学的课程改革实践,为学校特色化办学以及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出了很好的探索,但在改革中教师专业素养应如何提升?校编教材如何保证科学性和合法性?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践的边界何在?这些问题亟待规范。2016年初《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的颁布,正是对我国课改政策的反思与应对。作为课程改革的外部保障,如何协调社会力量支持改革、政府职能定位应如何转变、如何完善课改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等问题,应成为下一步课程改革政策和决策创新的重要关切。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