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 用书香滋养我们的精气神 ——兼谈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之感悟

用书香滋养我们的精气神 ——兼谈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之感悟

2023年05月25日 09:20:08 访问量:1746



《爱心与教育》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

而感到幸福





爱心

良知

思考

责任


对于读书,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强有力的助推器,静心阅读是一种高端的人生享受。但大家也应该认识到,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熏陶和塑造作用。虽然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体的追求,但离开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我们教师的成长,当然包括读书,往往就输于懒惰和现状。

01





很长时间以来,简单粗暴、见招拆招,往往是大部分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大多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每天往返于家庭、学校、教室,忙于下肢的行走,怠于脑力的思考。即使为了短浅的现实追求,偶尔的思考也往往是经验的再现。


《爱心与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学生不再是原来的学生,家长也不再是原来的家长。作为一位教师、一个班主任,要想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得远,长得高,只埋头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摘不到丰硕的果实的。因此,当今社会需要我们,既要学会脚踏实地,更要学会仰望星空;学会改变自己来适应时代需求,学会借力发展来提高专业素养。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站在大师的肩膀上飞翔,我们会飞得更高、更远。读书就是向大师借力,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和理念,增长智慧和能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认可、社会欢迎的教师。

这里,我想向大家推介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男,四川仁寿人,1958年9月生 ,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02




从三方面谈谈读《爱心与教育》的感悟。



一、

读《爱心与教育》——识“师爱”之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老师带着真情实感为我们讲述了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他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带学生搞各种活动——在春天的油菜田里,在校园的青草处,在辽阔的河边,在幽静的森林里,他与学生蒙眼睛捉迷藏,和学生骑自行车赛跑,带学生野炊烧烤,给学生讲故事,完全和学生水乳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关爱。他喜欢记录教育琐事,热爱书信交流,在夜深人静时候,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常常遨游在学生心灵世界的海洋里,给学生写信,记录下他们言行的点点滴滴。

李镇西老师的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智慧的爱,不仅是情感的输出,更是注重学生的内心成长。李镇西爱学生的方式很多——写信、吃饭、家访等,都体现了爱的双向性。爱的最高境界是唤醒,李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体现了“民主”的学生观、“科学”的教育观和“个性”的人才观。他的爱是发自肺腑的、真诚的、智慧的爱。这里的“智慧”是指教育的专业智慧。我们往往歌颂或感动于那些对待工作很敬业、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守在学生身边的“妈妈”老师,但这样的老师缺的就是专业的智慧和创新。为什么学校会大力提倡和表扬这样的教师,而不去鼓励和倡导学习那些有智慧的老师,这可能就是一所学校不能长足发展的一个原因吧。

李老师的教育智慧最打动我的还是他对后进生的教育。作为教师都明白,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和老师们最大的难题,但也恰恰是最好的教育科研对象。在书中,他写了几个转化后进生的案例,这些后进生都是他曾经教过的学生,最后都成为了著名人物。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点燃他们的上进欲望;面对后进生,我们一定要坚信,无论他看起来多么满不在乎、多么“流里流气”、多么“无可救药”,他们的内心深处都燃烧着想做好人的愿望。

李老师用“民主”的教育赢得了学生的心灵,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拉近距离,走进彼此的心灵,点燃学生“想做好人”的愿望,引导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从而引领学生勇于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李老师用“科学”的教育,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耐心等待后进生的进步,引导后进生进行“灵魂搏斗”,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实现自我教育。李老师还会利用集体的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开展“看谁进步大比赛”“不以分数论英雄”等活动。这些活动处处渗透的教育理念,无不反映出李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技巧,这就是创新,这就是大爱。这种爱充满着无私和教育的情怀,是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

二、

读《爱心与教育》——识“教育”之术

教育之术,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内容。“教育”之术,也可以说是教育技巧。任何一门“技”,要想“巧”,必须要“熟”,而“熟”的前提是要“勤奋+反思”。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封封充满爱的信笺,处处体现李老师专业的教育素养。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研究,李老师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个人的因素,研究“后进生”的教育方法,做到了民主、科学和个性,这就是专业的彰显,而不是拼时间、耗精力、死盯学生所谓的兢兢业业。不同地方的教师遇到的学生问题是相通的,比如书中提到的“敏感问题”——早恋,李老师把心理学的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开展了“健康地跨进青春的门槛”讲座,亲切而严肃地讲述了“早恋”和“爱情”的青春话题。通过专业的谈话,帮助学生赶走了心里的杂念,理解了爱的美好和责任,成就了学生。所以说,教育的专业性,根本体现的是老师智慧而博大的爱。

三、

读《爱心与教育》——识“教育”之美

老师们在工作中有句口头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实,教育之美就在于无功之求。相信每一位有良知的班主任和教师都不会把教育物质化。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李老师教育学生,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好孩子,让家长幸福;让每一个孩子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感到幸福;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好少年,让社会幸福。他让自己做一个好教师,让学生幸福;他成为了一个好校长,让师生幸福;每一个人做一名好公民,让祖国幸福。幸福着每一个人的幸福,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和美好。在教育中努力摈弃简单粗暴的管理,走进学生心灵,用教育之爱,不断阅读,勇于研究,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每一颗美好的道德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让学生朝向上向善的方向成长,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之美。


03





李老师笔下的教育叙事,有些相较于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但在最近再版的时候,李老师又补充了一些书中学生主人公的有价值的信息,时间跨度加大,显得更有借鉴意义和学习价值;何况,他倾心继承和努力实践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永远不会过时!

繁中高一英语组墙上有句标语:“博览群书何其好也,共育英才不亦乐乎。”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四个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教育的智慧从什么地方来?教育的真谛从什么地方来?教育的美好从什么地方来?从阅读中来,从思考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新时代需要有精气神的教育,教育呼唤有精气神的教师。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用读书来提振我们的生活精气神,用读专业书来提振我们的职业精气神,用书香滋养我们的精气神,用爱心和智慧教育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04




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好处是拓宽生命、丰富思想、滋养精神。阅读为我们穿越古今、博览世界提供了沟通桥梁,“行万里路”毕竟是有限的,“读万卷书”可以赋予我们更丰富的生命价值。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跨越时空阻隔与古代圣贤对话,也可以跨越地域限制,领略世界各地的文化风情,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在时空层面得到延伸,拓展宽度,加大厚度,变得更加丰满和多彩。因此,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功本业,泛读与啃读相结合,最妙。

啃读本专业书籍,有几点还需特别强调:

一、

要有问题意识。

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才能真正“审辨其意味”。

二、

要有贯通意识。

要善于发现阅读对象之间的内在关联,互为参证,相互启发,从而使阅读效果最大化。

三、

要有体悟意识。

阅读要重视涵泳和体悟,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的美感和韵味,让作品真正走入内心。





作者简介

繁峙中学教研室薛世亮



编辑:石海龙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