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名师教学中的语言评价艺术浅析

名师教学中的语言评价艺术浅析

2015年02月26日 00:00:00 访问量:16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中评价内容已不是单指向结果的单一评价,而是转变为过程、方法、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多元评价,评价主体也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拓展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角度评价。由此“星级台”、“成长册”、“光荣榜”、“留言簿”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来。
  
  然而诸多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语言(这里单指口语)评价始终在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因为其简便易行,更适合“懒”教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言苍白无力,根本称不上技术,更别说艺术。因此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上明显发挥不了积极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而大凡观摩过专家和名师教学的老师,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才真正是艺术。
  
  我想,上过课被“评价”过的学生也一定会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第一,我发现专家们在听学生发言时总会离他很近,总会非常认真、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发言,总会在他遭遇困难和窘迫时摸着他的头为他加油打气,或是在他回答不出,尴尬地“杵”在那儿时,热心地为他解围。
  
  第二,我发现专家们都能有办法让不举手的同学举手,不说话的同学说话。也许是他们真的能从每个学生的心里出发,去“呼唤”孩子的求知欲望。也许是他用他的亲切和热情感动了孩子。
  
  第三,我发现专家总能从孩子或微不足道或偏离预期或疏漏百出或磕磕绊绊中找出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的地方。如果真的答案不敢叫人恭维时,就从他们的音色、神情、动作等某一特质出发,去欣赏他,激励他。让他们感到舒服、贴心。
  
  第四,我发现专家对孩子的评价都是用心的、充满真诚的。听惯了“对不对”、“好不好”、“你真棒”、“来点掌声”等毫无新意的表扬之后,孩子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因此,应该给评价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肉麻,多一点建议,少一点形式,多一点过程描述,少一点一锤定音。
  
  第五,我发现专家总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表扬中,寻找新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
  
  第六,我发现专家对学生的评价总待有一种商榷性、建议性的。“如果你再……”,真正从知识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只有融会贯通这一门艺术,才会在教育教学的星空中大放异彩,才会离开多媒体仍然能得心应手行云流水地把课上好上成艺术。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