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我读红楼

我读红楼

2020年02月24日 20:45:14 访问量:340

我读红楼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者,至少会有两千部《红楼梦》。因为《红楼梦》是一部适合人反复咀嚼、再三品味的经典,不同时期品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最早接触《红楼梦》还是小学时期。那个时期不仅物质匮乏,精神文化也非常贫瘠。而我正处于阅读饥渴期,所能搜罗到的读物,多是高年级同学的语文读本。偶尔能寻觅到一、两本闲书,都如获至宝,会先给它细细包上书皮,生怕原本就破损的书籍在我手里再雪上加霜。《红楼梦》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到手的,忘记了是从谁手里求告而来,但那种欢喜雀跃,似乎连阳光也分外明艳的感受,依然如在眼前。

那是一本简版白话的《红楼梦》,对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不太友好:书里有很多字都不认识,很多的建筑、吃食描写都闻所未闻。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我无法理解书中所描绘的那种金玉满堂的生活,但这并不妨碍我囫囵吞枣式的阅读。那时的记忆多已模糊,只记得当时的我,真的是一点儿也不喜欢林黛玉,尖酸敏感,小心眼儿,像极了我身边的某个同学。怎么可以这样呢?动不动地哭哭啼啼,动不动地挑剔刺人,自己活的累,也不让身边的人轻松。如果我是宝玉,绝对不喜欢和她玩。

读高中时,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故事会》、《当代》、《小说月报》等文学刊物在街边报亭随时可以买到。我就像一个贪吃的孩子,各种闲书就是我戒不掉的零食,充斥着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有时候,甚至是上课时间。我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书中世界,让故事里的悲欢离合掩饰麻醉我骤失母爱的伤痛。

那时候再读《红楼梦》,才理解了黛玉的伤痛和无奈。她不是不想活成阳光灿烂的湘云,或者是端庄大方的宝钗,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寄人篱下,即使是在自己的外祖家,又有谁会去真心关怀呵护她内心的柔弱,抚平她无助的彷徨惘然?母亲刚刚去世,没人记得她需要守孝舐痛。别人的灯红酒绿、欢宴喜戏都是刺痛她心的刀剑。这时候,宝玉的关心善待,就是她最大的救赎,是她凄风苦雨中的一抹阳光,她又怎么能不紧紧抓住,又怎么能不患得患失?因为在乎,才害怕失去,才想紧紧攥在手心,才一次次地试探、使性子。如果不是心的沦陷,黛玉又何尝不能如宝钗般端庄大气,面面俱到。说到底,爱了,便输了。我为黛玉流泪,又何尝不是在哭我自己多舛的命运。

知天命之年,应学校读书会的要求,再次共读《红楼梦》。没有了年少时的偏激跳脱,洗去了青年时的多愁善感,以数十年的生命积淀,用心品读。一字一词,细细宛转回味,才发觉,一部红楼,真的是说尽了人世百态。它不仅仅是宝黛的爱情悲剧,更是一部时代的悲剧。几大家族间的繁衍勾缠,枝连脉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恰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细微之处见大义,无论是雍容睿智的大家族定海神针贾母,还是芳华正茂的大观园姐妹;亦或是反传统、反宗法礼教的宝玉,还有执着坚守自己内心的黛玉,都挣不脱时代的锢笼,被送上了时代的祭坛,最终落了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亲情、友情、爱情,哪一个又能敌的过时代更迭、大厦将倾?你方唱罢我登台,没有谁能独霸舞台。曾经有多么繁花锦簇,最后就有多么悲凉凄婉。

掩卷叹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曹公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悲悯。或许,这也正就是悲剧的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从而比喜剧更能直击人心。这个世界上,造成喜剧的方式千万种,造成悲剧的方式也有千万种,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的也不过是叹息后的警醒。作为个人,于时代洪流而言,不过沧海一粟。可是,即使我们做不了时代的弄潮儿,也应努力顺应时代,活好当下,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部励志的正剧。

【作者:张萍花,繁峙二中政治教师】          


编辑:赵文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