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如何做好小说教与考的对接

如何做好小说教与考的对接

2015年02月22日 00:00:00 访问量:326
  安徽省霍邱中学 陈士同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是《新课标》针对文学类文本的教学提出的要求。但是面对高考这杆大旗,在实际教学备考中,教学的内容和采用的形式与实际的考查产生了分野,甚至是背离。不错,在“高考中心论”统治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无法根治多年积下的痼疾,但是在新一轮课改大潮涌动大江南北之时,我们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与考试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契合点。只有这样,学生在备考中才不至于无所适从,语文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的作用才能彰显出来。
  
  那么就小说而言,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教学与备考的对接呢?本文试从文体、文本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拨云见月。
  
  一、明确文体
  
  和写文章要求有鲜明的文体意识一样,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有明确的文体定位。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外在形式,相应的其表现思想、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相同。刘勰说:“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就是说,作为创作主体思想情感的承载体,作者在创作时,其内在的思想情感一定要转化为外在的形式,显示出某种体裁,某种规模。基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对文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对文体的本质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来指导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对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由此不难看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架构起小说文本的骨架,成为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可是和散文表现“作者直感直觉中的世界”不同,小说表现的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实现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间接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凭借的就是一个场景或几个场景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人物与人物的矛盾斗争所构成的情节,在一定故事情节发展中和具体场景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人物和为体现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在整个故事中展现出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场景。当然,在这三者中它们在具体的文本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其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用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而人物性格的塑造依靠的是故事情节的推演,而场景则是实现上面两个目标不可缺少的因素。厘清了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所起的作用后,接下来必须要关注的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不同于较多偏向由意象和韵律等共同构筑的形式,而是采用一切被故事融化,通过人物的行动而得到凝聚。”尽管现在提倡多元化解读作品,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作家精神特征和生活特征猝然遇合的产物,在多元主题中必然少不了一个最能反映作者情感寄托的核心主旨。而这一主旨则是我们解读作品、解构文本和分析人物形象必须要依托的参照物。因为就当前的教学和考试而言,“主题辐射原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而就文本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以及各种表现手法的使用都必须统摄在文章的主旨之下。
  
  文有文法,体有体式。对小说的教学,我们不是漫无目的的像解剖麻雀一样去分析文本,而是紧扣“主旨”,引导学生从文体的本质人手,去理情节,品环境,析人物,进而反过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当然,就具体的文章而言,掌握具象的要素和明确的主旨是相对容易的,而反过来要进一步搞清楚“要素是如何表现主旨,主旨是如何统摄要素”这样的问题就复杂的多了。所以知识的掌握仅是浅层的,方法的占有则会终身受益。
  
  二、回归文本
  
  明确小说的文体要素及其特点,接下来需要关注的就是小说文本的本身。不论从教学层面,还是从考试层面看,文本都是我们学习、理解、感悟和寻求问题答案依托的工具。没有文本的存在或者忽视文本的存在,仅把其作为一个由头而进行无节制的引申,这样的教学看似热闹而且信息量大,但是“喧闹过罢什么也没有留下”;同样在应考中,文本也是我们寻找问题解答的唯一凭证,没有文本,问题的解答就成了无基的建筑。就现阶段的考试看,“文本中心”仍然是命题者坚持的原则。
  
  但是,对于文本的处理,现实往往“只重视思想而忽视训练,所获得的思想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于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自己原有的语汇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甚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朱自清)。要改变这种现状,重视文本的价值则是第一要务。我们知道,学科教学一定要彰显学科的价值,表现学科的味道。而语文学科价值的体现不是在文本的思想深层次的挖掘,而是体现在文本词句篇章的表达上,语文学科的味道表现在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涵泳咀嚼,反复玩味上。试想,对于一个文本,如果都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去解读、品味,文本中还有什么样的哲思情味我们搞不明白,还有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不了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文本,细读文本,并能够从文本的表层意蕴层深入到深层意蕴层,然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品味文本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尝试体验式的阅读欣赏文本。教学中,师生只有重视文本,进行精细化的研读,由浅入深,去其表象,取其精要;对文本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文本本身蕴含的价值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相反,如果我们忽视或淡化文本,仅是走马观花的关注文字的表层意义,只追求故事情节的感人和人物形象的鲜明,只强调听说读写、知识和技能、人文和工具、内容和形式,把文章由内而外的肢解,结果只能是师生身心疲惫,智已昏昏,人岂昭昭。
  
  小说是让我们感动的。我们应该在悲剧中感觉出“悲”来,在喜剧中感觉出“喜”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感体验,应该得益于我们步入文本之中去感受,去体味文中人物、情节和场景折射出的原汁原味的情感特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近距离的复原作者在文本中所要真正寄托和表现的思想情感。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是为抒情而写故事,读者则是为体验这种情感而去读故事。正是这样,我们通过不同作家作品的阅读和学习,才会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诸如,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里我们感受到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基督式的博爱,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我们感受的是温柔的怜悯,在萨特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对存在之意义的探索,而在莫利亚克的作品中我们体验的则是对上帝召唤的回应。。。。。。所以,面对具体的文本,我们虽然可以身在事外,但是必须要心在文中。只有这样去阅读文本,处理文本中的问题,玩味文本中的精华,师生才能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实际上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待特定的文本;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中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王荣生)
  
  三、品味语言
  
  “文本的核心是语言。”“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就是说,语言是为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我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真正进入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反过来,我们通过作家的气质也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鲁迅,我们能够体会到观察的冷峻,讽刺的辛辣,批判的严峻;阅读巴金,我们能够感受到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阅读季羡林,则会产生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之感;品毕淑敏感受的则是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有哲理。。。。。。所以,要真正了解作者,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蕴情思,对语言的关照是必须的。“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去。……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汪曾祺)可是,反观小说教学的现状,大多数仍然固守着传统的“三要素解读法”,乐此不疲的对文本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对于文字背面隐含的深层次的内蕴是避而不谈;即使涉及,也只是轻描淡写,无关痛痒。
  
  我们知道,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故事情节的构织、环境的描摹依靠的只能是语言。通过孔乙己一“排”一“摸”的变化,看出其每况愈下的悲惨境遇;通过白描祥林嫂三次眼神的变化,我们读出的是在封建礼教吞噬下一个灵魂即将陨落;通过刘世吾轻描淡写的“就那么回事”一句话,栩栩如生的勾画出一个官僚主义的形象;而凭借沈从文诗意化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湘西世界独特的人文、人情、人性和风物。所有这些艺术效果的取得自然归功于对语言的品味。就小说的语言而言,我想应该关注的是:人物形象刻画中动词性的,如《药》中刑场上刻画刽子手康大叔从华老栓手中抢钱的动作,典型性的人物语言,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人物体态形貌的,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王熙凤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一弯柳叶掉梢眉”;故事情节中一些重复性的事物,时空转换的;环境累除了富有特征性的景物,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和特写,像《药》中文末坟头出现的花环。。。。。。
  
  总之,“教在文内,考在文外”,课堂上我们结合具体的文本,用不同的解读文章的方法去剖析,获得的也仅是局域性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仅可能解一时之饥,“授之以渔”方可终身得鱼。因此,“点”的基础性知识的夯实是前提,“面”的引申和拓展才是重点。如果我们比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不难看出两者对小说的考查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就是上面提及的几个方面。这也就告诉我们,小说的教学我们如果能够关注文体、文本和语言,把教与考很好的对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会是“出力不讨好”的瞎忙活了。(该文刊发在《学语文》杂志)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