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课改应走向“三合一”

课改应走向“三合一”

2015年08月19日 00:00:00 访问量:199
李炳亭

  “三合一”是指课堂、教室、学科组合一。三个貌似非同一纬度的概念,必须“合”起来,才能聚合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这是基于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发现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实际上,当教育在日渐异化,教育理想在渐渐迷失之后,课堂教学改革已凸现出它本不该有的尴尬,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错位导致课改万变不离其宗,许多学校的的确确是在改革,却依然是在想方设法地赢取分数,这是教育的不幸。

  课堂教学改革受制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如果它试图从知识性教学中挣脱出来是不现实的,这不是教师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批评教师观念落后,简直是在羞辱他们。没有谁比他们倍受现有教育的煎熬了,他们才是弱势群体。

  如果我们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培养“有道德的人”上,并能达成一致共识的话,一切都好办了。教学就从此不再迷茫,因为它可以借此确立教学的首要目标,这太重要了。当然,教学不是不要知识,但我们能否再深入思考一下,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收获情感、态度、思维、创造、合作、个性等等,这早已不是难题。近些年,中国教师报致力于推动第三代课改,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修心、强志、壮胆、开智”的过程,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作为改革的配套工程,重建教室已顺势启动。教室的意义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场所,它在内涵上已变得十分丰富,即“教育的母体,国家的雏形”。它需要满足3个基本的要求:一是确立价值观,也可表述为“班魂”;二是制订规则,也可表述为“班级制度”;三是实现生命价值,也可表述为“个性发展”。必须提醒,教室是一个孵化器、模拟场。当我们把整个班级都交付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让每个孩子“提前实习如何治理社会、管理国家”,意义非凡。

  当一切改革的设想摆在我们案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还得依赖教师去操盘。然而,我们缺少真正的教育者,教师只是教学科知识,而不是用学科知识育人。他们甚至不懂得、不理解、不研究学生,更不擅长于思维创造、立德树人甚至是与人交往,这怎么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呢?

  与其说我们在建议改造学科组,不如说是在改变教师这个角色。教师这个职业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存在,他主要的任务是“传道”,道之不存岂能培养“有道德的人”?但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一个孵化器、模拟场,否则一切的设想只能是镜月水花。

  学科组的意义就这样显现出来了。它与教室一起承担着育人的使命。“爱的书本,格的演算”,这个“爱”是要求教师唤醒爱、表达爱、创造爱;“格”是指性格、人格、品格。

  课堂、教室、学科组三足鼎立,教育就从此立起来了。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