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变革始于“打开”自我

变革始于“打开”自我

2016年06月22日 00:00:00 访问量:237
变革始于“打开”自我
□ 孙有福

  实践证明,无论是课程因素还是教学因素,无论是关乎教材还是关乎课堂,教育质量的优劣最终取决于师生的互动与共进。

  然而,教师并非天然卓越,他们需要成长,并且他们的成长需要从内部打开。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言,对“狭隘经验”的反思才可能使教师步入专业发展之路,经验是教师的财富也是限制。可以看到,打开经验系统是教师实现从内自生的不二法则。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论及教师反思的条件之一为“开放性”,意即对内常据客观立场看自己,善于以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回头看”来瞻前;对外则包容兼蓄、博览群书,在大胆实践中不断超越。这与孔子主张的“君子不器”不谋而合,即不受已有经验的束缚与异化,同时还必须养成日日必进的学习品性和成长特质。如此,方寸讲台才能实现教师事业生命无限延展的可能,为学校变革提供最基础的现实力量。

  然而,学校变革的阻力和困难不言而喻,仅凭“单纯的技术观点”显然行不通。若教师个人不能从内部打开,教师群体不能形成学习型组织,缺乏理想的教研文化和成长氛围,便难以成就一所优质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即便课程改革“风生水起”,也注定是平庸的,仍然无力支撑起学校发生持久变革的宏伟使命。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打开自我,仅限于知识接受的学习并不能成就一个心智健康、独立自主的人,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品质,需要亲历必要的体验,需要知识内化为能力和智慧的过程,需要实践和创新的平台,甚至需要接受失败的考验和磨炼。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预设的教学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逐渐打开。课程改革的意义不仅是提高知识教学的效率和提供选择性教育,而是实现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融通。在“教育就是生活”的指引下,让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打开”学生的情感和智力,让他们带着知识和价值走向真实的生活,增加学生与学科、与社会、与生活对话的机会,为学生主动建构自我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如今,温州部分学校正在尝试田园课程、游学课程、入学课程,以及各种学科实践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它们都在现实层面体现了“打开”的理念。然而,这些“补丁式课程”仍不足以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根本保证。毫无疑问,每一门课程,尤其是主要课程的教学,都应该允许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拥有“打开”自我的机会和条件,依照这些课程特有的知识和价值诉求,或走进社会,或亲身参与,或动手探索,以使学生的学识和品性发展相互交融。

  我们看到,变革中的学校教育需要“打开”的内容有许多,有些“打开”还停留在形式层面,这是教育变革的阶段性特征。放眼教育改革全局,立德树人、教育优质与均衡、人才培养优化等这些重大的综合性问题,是课改十几年大浪淘沙后显现的核心问题。这些重大问题并非与某一所学校或某一位教师毫无瓜葛,正如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一样,学校变革的核心不是某一个改革项目的推进和开展,而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水平。“打开”教师的自我,“打开”学生的自我,我们便拥抱了教育所有的美好,并将见证其未来。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