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创新

2016年03月28日 00:00:00 访问量:170
“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创新
□ 唐晓勇

  技术与学习直接连接

  美国“国家赫尔巴特学会”在1895年就提出“课程统整”的概念,主张儿童有能力联结不同的知识领域。2001年我国推进新课程改革,重点推进具有统整特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迅速更新,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都将引发我们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重塑人的大脑,变革人的认知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学校课程?

  我校从课程层面思考“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创新,营造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支撑作用,构建“统整项目课程体系”,把学习者置于课程中心,让学习与生活联结,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统整项目课程的开发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需求,课程的3个关键词是:统整、项目、技术。统整是指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聚焦于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引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开展有意义的学习;项目是指课程形态的变革,力图从程序性课程向项目型课程发展,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推进统整课程的实践;技术是指让技术与学习直接连接,让数字技术成为教与学的底层支撑,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人”的视角构建课程

  统整项目课程的核心是打破学科内容之间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习与生活深度关联。作为一所新型学校,我们以统整的思想、STEM+的课程理念为统领,把数字技术作为学习的沟通媒介和支撑工具,让技术深度融入课程,凸显“人”和“课程”。  

  我校“语文统整项目课程”旨在突破语文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阅读的基础上,用专题形式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探究学习与社会对学校提出的各种要求进行统整,把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统整起来,以支撑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实践——交流”是实施语文统整项目课程的3个重要环节,即“文本阅读——实践探究——成果交流”。“文本阅读”是通过一篇或一组课文的阅读,围绕一个专题或主题理解、品味,使学生获得学习与研究、搜索与浏览、欣赏与评价的经验,并迁移到整本书的阅读,在“举一反三”中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实践探究”环节是师生筛选阅读中引发的问题,开展基于真实世界的探究性学习,通过调查、访谈和思考,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并在实践中通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学会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言语表达,培养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成果交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探究报告制作语文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在汇报交流中的写作能力和演说能力。

  在统整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数字技术作为语文学习的底层支撑,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沟通媒介”和“脚手架”的核心功能,把提升语文听、说、读、写的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基于语文学科视角的统整学习:利用移动终端有效地统整语文“听——说——读——写——绘”;通过网络学习社区让学生在统整课程学习中提升书面沟通能力;利用社会化语音平台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借助电脑键盘输入拼音学习与汉字输入统整促进拼音的高效学习;通过可视化思维导图搭建统整学习的桥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我们以实验课题“数学‘信·趣’创新实验”为载体,探索基于数学学科的课程统整。本课题以“统整”的视角,打破传统数学教学模式,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融合新技术运用;通过游戏和活动,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我们主要从“数学笔记”和“主题拓展”两个角度,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学习与现实体验探索统整起来,凸显数学学科属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笔记”的实质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阐述数学问题,用软件工具呈现数学思维。在数学语言表达过程中,学生将“听懂的”或“看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图画呈现,让数学思维显性化。“主题拓展”是指以教学内容的某一主题为切入点,设置一系列基于真实世界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跨学科学习和技术运用,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如在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单元学习中,教师结合书本知识,对该部分学习内容进行重构,以“图形旅行周”为主题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通过绘本阅读、生活中的图形、制作电子绘本、认识奇妙的七巧板、绘制主题画等学习活动,把数学与语文、美术、技术统整起来,在多向协同中凸显数学学习效率。

  我们在跨学科合作与学习中彰显艺术学科的地位,同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有趣味。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是以STEAM的角度进行跨学科统整融合,让艺术教师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联动。

  以美术学科为例。美术教师王思思在上《昆虫》这一主题课时,创新地借助了STEAM的课程理念。这一主题课集绘画、手工于一体,融合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将其他学科和相关技术有效融入整个学习中,学生结合微视频学习3D动画制作方法。教师将本主题教学设计了7课时,经历了以下过程:观看影片《昆虫总动员》——针对影片提问题——科学教师专业答疑——用keynote软件制作“我的昆虫笔记”——二维码分享作品——用黏土捏制昆虫角色——制作GIF动画——二维码分享。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示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统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然笔记”、“音乐笔记”是我们推进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统整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实践中,学生用画笔解读科学现象,用语言阐释自然现象,然后通过动感的APP创作配乐艺术作品,并借助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进行网络分享。

  统整项目课程的成功呈现在于它的“主题拓展视角”是由学校层面主导,每学期每个年级确定一个课程主题,以“主题——探究——表现”的流程进行课程实施。“主题”的确定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课程中的“小主题”进行探究体验式学习。教师之间需要跨学科合作,并以“小主题”为单位承担课程教学,通过打破班级边界、课程边界和教师边界,让统整项目课程始终保持开放状态。“探究”部分是课程实施的主体部分,师生围绕“主题”,借助数字技术,不同学科教师引领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探究式学习。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达成相关的学习目标,如语文聚焦于阅读、写作、表达、剧本创作等;数学聚焦于统计、制图、计算等;美术聚焦于设计、绘画、手工、绘本创作等;英语聚焦于绘本阅读、词汇积累、口语表达等。“表现”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多样化方式,呈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为一年级上学期开发了具有国际元素的“职业日”课程,为一年级下学期开发了“全球生态探究”课程;二年级上学期实施的“多元智能”课程,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教师协同推进课程设计

  统整项目课程开发策略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自下而上即让教师自主行动起来,鼓励教师进行具有统整意义的草根化尝试,激活每位教师的创造力。如语文的“根与芽”、“种春天”、“美丽的秋天”、“伟大原著”等,数学的“奇妙的图形”、“奇妙的对称”、“车轮里的乘法”等,英语的“我爱我家”、“英语计算”等,美术的“自然笔记”……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学科内融合或跨学科统整的实践。

  在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科教师是课程的绝对主导者。学科教师从学科视角出发,基于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科教材提出统整项目课程主题,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形态的再设计,开展基于学科的统整学习。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能力、TCPK素养,而这些必须依靠学校、区域教师发展培训以及学校课程大环境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行动探索需要在学校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下进行自主开放的创新探索。

  自上而下是由学校层面主导、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大型统整项目课程。学校层面进行课程框架的设计和推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并不是孤立的课程推进模式,而是相互融合的协同模式,教师处于这种协同模式的核心地位。

  在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层面主导进行统整项目课程的顶层设计,搭建整个课程的基本框架,制订课程推进流程,设定课程展示形式。而整个课程涉及的序列、层次、活动众多,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分组教学内容,是由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基于学生的问题和实情设计和开发的。因此,“自上而下”的统整项目课程,对教师的课程意义、课程开发能力依然有很高的要求,更强调教师的合作能力、主题与学科教学的统整能力。基于教师个性化探索与学校层面的推进相融合,这是学校统整项目课程取得成效的关键。

  学校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用“统整”的视角推进课程改革,开展跨学科学习;通过横向、纵向主题式协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从教材重组、课堂教学建模、统整课程纲要编撰以及学科技术应用标准等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