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动态 > 【教研教学】有关“变形”的思考 ——《促织》和《变形记》比较阅读

【教研教学】有关“变形”的思考 ——《促织》和《变形记》比较阅读

2024年06月04日 11:18:25 访问量:252


托尔斯泰曾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虽然各自不幸的情形大不相同,但通过各自的不幸,我们亦能找寻到一些相似的东西。就拿卡夫卡的荒诞故事《变形记》和蒲松龄的《促织》来说,作为一组群文阅读构架的小说,我们势必要找到它们的共通之处,来组织教学;同时也要看到两者的不同,方便加以比较鉴赏。

从学习提示来看,作者重视二者都讲的是人化成了虫的故事,也就是变异。这是两篇小说组合在一起的基础。这两篇小说都通过匪夷所思的想象和虚构,讲述了情节万般离奇且跌宕起伏的故事,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当然,这是直击单元学习任务——感受小说描摹的人情世态,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老实善良的成名受促织之祸而倾家荡产,身负重伤,毫无生路可言。小说在开头就铺垫了“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华阴令欲媚上官及因责常贡,里胥假此科敛丁口,而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的社会背景。因此,小说的社会批判意味不言而喻。而《变形记》则是通过格里高尔清早起来突然变成一只甲壳虫后被家人和公司厌弃的遭遇让读者挖掘深藏的冷漠人性,让读者看到资本主义工业化后人被社会挤压变形后只对金钱膜拜,忽视真情的丑恶现实。

同是人变成虫的故事,二者变异后的结果却截然相反。成名的儿子魂化促织后,拥有了超能力。现实中无计可施的家庭,得到了一只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超级促织,由此全家过上了“裘马过世家”扬扬得意的生活。而《变形记》则是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壳虫后,生活无法如常,虫子的身体蕴藏着人的意识。种种与社会和人类的不和谐让他难以被接受,最终被鄙弃并死掉。这里我们看到了变形后与现实社会完全不一样的情形。因此我们须探讨变形的深层价值和意义,那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冰山。成名一家在儿子变形后的顺遂生活恰恰说明了现实中的成名难以在社会上生活立足的悲惨。通过他得到“小蟋蟀”前后的生活鲜明的对比,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成名一家在现实中的悲剧性。因此皆大欢喜的结局实际上是以喜写悲。在虚幻的喜剧中我们感受到作品内在的深沉的悲剧意味。而《变形记》则不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社会看起来一片繁荣文明。人们沉浸在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中。马克思也说过:“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在追求物质的同时,道德的沦丧,人性的缺失,引起了敏感的作家的注意。所以卡夫卡更想通过平时生活看起来一片和谐,某一天突然变异后的格里高尔不容于世的悲惨遭遇,让读者思索社会对人的异化,尤其是对道德和人性的异化。“变形”让读者看到了潜藏的堕落。

从小说的最终指向来看,蒲松龄的《促织》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明宣德年间,重视中国古代文人“借古讽今”的方式,采用曲笔来反映社会现实。同时结尾采用“异史氏曰”的评论达到劝谏的目的,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写作意图。卡夫卡的《变形记》则直击现实社会中人与社会的矛盾,将隐藏的不协调通过变形的方式揭示出来,达到批判的目的。

另外,两篇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也各自展现了自己的特色。《促织》作为一篇文言小说,具有传统小说的特点。它重视叙述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并在叙述中运用“扬抑”手法增加趣味性。在故事的讲述中有细腻的描写,通过讲故事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作品非常重视小说各要素的作用。而《变形记》作为西方小说,很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所以小说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有很多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段落。作品通过心理描写直击人物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王香平,繁峙中学语文教师。任教多年,用心教学,努力探索教艺,深受学生喜爱。

来源:繁峙中学

编辑:石海龙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