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从《学记》中体悟身教

从《学记》中体悟身教

2017年05月22日 00:00:00 访问量:1843
从《学记》中体悟身教
□ 肖汉斌

    重视身教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身教与言传经常并列使用,甚至更重于言传。孔子就非常重视身教——他处处正身正行,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事事以身作则,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学风教风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楷模。

    儒家经典《学记》指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的教师,能够使学生继承他的崇高理想,而想达到这种效果则需要教师率先垂范的身教。要使学生“继其志”,教师就要以崇高的志向、远大的理想感召学生。《学记》说:“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作为教师,应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不能只将教学当作一门谋生的职业或手段,将自己禁锢于所教的学科。如果教师仅仅是满足于“扁平化”的工作,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功利得失,就无法引导学生,更无法培养出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才。

    教师想让学生达到《学记》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继其志”目标,就应该亲近、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教师在学生的生活上多一点关爱,学生就会感受温暖;在学生的学习上多一点指导,学生就会感受喜悦;在学生的精神上多一点鼓励,学生就会感受自信。教师眼里不能只有分数,不能只盯着学生成绩,而应该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才会感受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当教师在人格上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产生尊敬与仰慕之情,并且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培养,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继其志”的目的。

    《学记》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如果仅凭一点以前学到的“死知识”应付学生,是无法成为优秀教师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识,才能对学生进行“博喻”,做到“善喻”。孔子十五岁“志于学”,一生“广求博览”“乐习不倦”,甚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最终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一不以勤勉好学的精神和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种身教远胜过“呻其占毕,多其讯言”的说教,一定会给学生无形而又深远的影响,使其终生难忘。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