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我们来“重新认识几个字”

我们来“重新认识几个字”

2016年08月31日 00:00:00 访问量:1620
我们来“重新认识几个字”
周其星
“钱”字的课程设计图

    世界沉默如谜。

    万物有灵且美。

    我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万物。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全貌而非碎片化的样态呈现,学习者获得的是整体的认知。然而我们现行的学习方式,却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近乎肢解的方式,最终剩下的只是知识的拼凑。

    所以,在学习之初,我们还是要回到知识的原点,回到事物的原貌,不仅要用我们的眼,还要动用我们的身、心去感受、感知、感悟、感通这个世界,这是进入世界的正确方式,也是我们回到教育以及人本身的必由之径。

    受风起云涌的全课程影响,我尝试探索一个项目式专题学习课程——重新认识几个字。我试图从一个个静止而又高度概括的汉字出发,去认识它所代言的物,去走进这个汉字背后的大千世界。

    之所以选择从汉字出发,是受了台湾作家张大春的《认识几个字》这本书的影响。大春先生反对把文字当做工具。他想要告诉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字,而是这个字背后一点一点透过文化累积而形成的价值观”,“虽然只是几个字,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都在里面”。因故,从汉字出发,重新认识几个字,并不只是在教孩子们认字,更是帮助他们建立与世界之间的鲜活关系。孩子不再将每个字词视作点横竖撇捺的符号,也不再是组个词造个句子那么简单,而是着意去了解每一个字词背后的点滴故事与细微转变,以字立人,从字词中重新认识世界,发现自己。

    不少老师看到我带着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也不禁心痒,想了解如何在自己班级推进这样的课程。我很乐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花多少课时,如何分步骤(阶段)展开

    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正式启动“重新认识几个字”以来,我们赏过“月”,点了“烛”,铺上“纸”,熏着“香”,盘点“钱”,命过“名”,研究“三”,了解“药”……我们按照一个月一个字的节奏,确定好该月研究的汉字以后,先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头脑风暴,绘制思维导图,确定基本研究方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上网去搜集信息,提炼整理信息,坚持写研究日记,每天及时交流,随时调整补充。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将故事妈妈进课堂与小专家主题演讲相结合,共同推进课程建设。故事妈妈进课堂时,专门讲述与该月该字相关的故事,例如研究“三”时,会讲述《三只小猪》《三个强盗》《三只小羊嘎啦嘎啦》以及《格林童话》和我国四大名著中众多与“三”有关的故事: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诸葛亮三气周瑜,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宝玉三探病黛玉等等;小专家主题演讲时,会提前做好PPT(演示文稿),用一节课的时间,整体介绍自己一个月来研究这个汉字的成果,以研究个体的身份,全景展示研究全过程;在月底,还会有一个全体性特色展示,例如认识完“茶”字,会绘制一张“中国茶地图”;研究完“钱”,要做一张“钱的历史”鱼骨图;研究“名”,结合清明节回家祭祖,绘制一棵家族树……这样,相当于形成了一套组合拳,让学习更主动,更入味,更综合,更跨界。

    灵感来自哪里,选字有什么讲究

    “重新认识几个字”课程,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研究的汉字。这个字,不一定多么繁难高深,也不需承担多大的历史使命,或担负多重的文化传承,但一定要从兴趣入手,让孩子觉得好玩,愿意玩下去,也就是要有趣又有料。哪怕不完整、不全面,但只要开始了这项研究,孩子的视野和格局就迥然不同。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一个字的获得,往往会跳出当初的规划,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

    例如,过年期间,我们原打算研究“药”字,重点研究中药,感受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当我公布以后,立即有家长反映说,过年研究药,不太吉利。于是,我们改作研究“钱”字,过年了,孩子们喜欢压岁钱、抢红包,确实很喜庆、很应景。

    “钱”这个字是可以做很多文章的——我们可以研究字体的演变,研究钱的词语和故事,研究钱的历史变迁,看看古人如何从以物易物到用贝壳交易,再到后来的各种各样的钱币,可以根据发展轨迹画一张钱币演变图。就纸币而言,仅建国以后发行的不同版本就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而作为成年人的我,看到小时使用过的钱,应该很熟悉很亲切了,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再也见不到一分二分五分的纸币和铅币?为什么只有一、二、五、十的金额而没有三、四、六、七、八、九的金额?“错刀”“邓通”“青蚨”“孔方兄”“阿堵物”“盘缠”“交子”“袁大头”“大团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钱的别称你知道多少?《钱神论》你能读懂几句话?不同国家的钱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人民币汇率分别是多少?压岁钱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讨要红包时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不是合适?你会管理你的压岁钱吗?你的零用钱怎么处理?怎么计算银行的利率?如何存钱更合适、怎样投资更有效?如果你当家一个星期,你会怎么安排开支?你知道“通货膨胀”“银根紧缩”这些词的意思吗?你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吗?你知道财神是谁吗?你会存钱取钱刷信用卡吗?……关于钱的知识实在太多太多,足够一个假期好好研究。现在,人们不仅提“智商”和“情商”,还会提“财商”,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习惯于大手大脚、随要随有,花钱如流水。或许,借由这次专项式学习的机会,可以促使孩子们对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皆有涉足,可谓蔚为大观。

    开学前,有家长告诉我,他家小孩儿要改个名字,要以全新的面貌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我灵机一动,迅速决定新学期的第一个字,就从“名”开始——了解名的字形演变;自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万事万物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中外人名有什么不同;古人的字号有什么讲究……给自己设计一张名片;结合清明节回乡祭祖,翻阅家族的族谱,绘制一棵家族树……

    这是一个极大丰富的过程,经由一个看似简单的汉字,拥抱的却是一个无比灿烂繁华的大千世界。

    如何设计作业,如何考查学习成果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重新认识几个字”也是一段全新的路程,跟孩子几乎是站在同一个起点上。例如认识“月”,需要一起去了解甲骨文、小篆的月字,进行说文解字;同时从农历初一开始,每晚戌时,在自家固定的一个地方望月,画下月相,做简单记录;每日研究跟月有关的俗语和传说,诵读有关月亮的诗歌和短文,倾听与月有关的音乐,解析月神文化,了解月亮背后的文化因素。

    认识“烛”,依旧要进行说文解字,在故事妈妈的引领下,尝试去动手做一根蜡烛,画出整个流程图,举行烛光晚会,诵读有关蜡烛的诗歌,了解过生日时为什么要吹灭蜡烛等现象背后的文化背景。

    认识“皂”,说文解字,了解并去制作,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皂的,设计精致的肥皂送给朋友。

    认识“香”,说文解字,制香,燃香;认识“纸”,说文解字,动手造纸;认识“茶”,说文解字,采茶,制茶,泡茶,茶道……

    认识“三”,去生活中拍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三”,去文学作品中寻找跟“三”有关的故事,搜集和“三”有关的词语,和家长一起,创编全是“三”的故事,讨论“为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事不过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创编“三”的故事时,孩子们“出口成三”,令人惊叹,这是其中一位学生创编的故事——

    三个徒弟

    在三千三百三十三年前,一座高三千三百三十三米的山上,住着三户人家,有三种姓,分别是:张、鲁、赵。每家都有三种技艺,分别是:木工、武术、医术。

    有一天,山上来了三个年轻人,要拜三家人学艺,于是张家收了姓鲁的徒弟,鲁家收了姓赵的徒弟,赵家收了姓张的徒弟。

    这三个徒弟从此每天三更起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刻苦学习。能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从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举一反三,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把三家所长全部学为己用。

    不知不觉快三年了,三家人商量给三个徒弟来一场比赛,于是在他们学习了三年三月零三日那天,三茶六礼之后比赛正式开始。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比赛,却没有分出胜负,三个徒弟各有所长,姓鲁的徒弟精通张家三项技艺中的木工,姓赵的徒弟精通鲁家三项技艺中的武术,姓张的徒弟精通赵家三项技艺中的医术……

    于是三家人商量:是让三个徒弟继续学习三年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呢?三个徒弟三拜九叩之后表示再继续专攻三三九个月各自所长。九个月之后,尽管三家师傅三令五申叫他们三思而后行,三个徒弟还是三下五除二收拾好行李,一走三回头拜别三家人下山去了。

    这三个徒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鲁班、武将赵云、名医张仲景。

    总结研究收获时,家长孩子都有话说。孩子说:“一,代表孤单;二,代表陪伴;三,代表圆满。” 家长却说:“一,代表存在;二,代表基础;三,代表繁衍。”

    综合性开放式学习,带给孩子更多自主,也让家长兴致勃勃地卷入其中。历时一个月的单字研究,足以让每一个参与者对这个字高度敏感,一个字研究结束,一批大小专家纷纷诞生。在研究“烛”字时,有孩子对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很感兴趣,自此迷上了化学分子式,还专门联系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去他们的实验室体验参观。“月”字研究结束,每个孩子要制作一本月之绘本。其他汉字研究完毕,也会分别得到一本厚厚的小书,这就是孩子的研究成果。正在推进的“药”字研究,将会制作一份月历,每天的研究成果都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这一天的日历上,每一种中药的名称、在药房里的样子、生长在原野中的形象、它的性状,等等,都会以自然笔记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能培养研究意识,还能形成审美能力,展示起来也很方便,可谓一举多得。

    让孩子“重新认字”意义何在

    推进“重新认识几个字”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文化,增强文化认识,锻炼解字能力,培养兴趣,拓展思维,联系生活,感悟生活,提高语文素养。从一个汉字出发,牵连出背后的物与文化,呈现出一个大千世界,建构起一种全新思想和学习方法,“认字”已经不再是读其音、认其形、辨其义、会组词、会造句那样简单,而是建立起汉字与世界的联系,从汉字出发,努力回到事物的原貌,回到知识本身。有个跟我一起推进课程研究的老师告诉我,他们班去年转来了一个小男孩,语文基础很弱,20个生字的听写会错十几个,自从跟着班级“重新认识几个字”以后,学习热情很高,每一天的研究日记都极其精彩,甚至会以别具一格的漫画形式来呈现其研究成果,整个人好像变了个样似的,这样的大逆转,连家长都感到吃惊。

    “重新认识几个字”课程研究门槛说高不高,它不需要学校特意组织多学科的团队协同作战,但更在意家庭和学校的携手同行,每一个有心的老师都可以轻松上路。相比较而言,人文学科的色彩固然浓郁,其他学科也一样熠熠生辉。

    在汉字研究方面,值得老师们阅读和关注的书籍有《认得几个字》《汉字树》《文字的力与美》《画说汉字》《汉字王国》《白鱼解字》《文字的故事》等。具体到每个汉字的研究时,也有很多需要阅读的书籍,例如研究“三”,那就一定要去阅读叶舒宪先生的《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研究“药”,就要阅读《本草纲目》,更要去中医堂甚至是中药种植基地实地参观体验。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百转千回的传奇;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千姿百态的故事,从孩子们本已熟知的汉字重新出发,走向一个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有趣的世界,就像站在立体的球面上探索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华严经》云:“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我们正是要和孩子一起,从一朵花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根草窥得整个天堂。重新认识几个字,就是从一个个单独孤立的汉字出发,建构知识的整体,勾勒事物的原貌,回到世界的初始。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富有挑战性,创造性与趣味性并存,从神奇的汉字出发,在专题研究中跨界探索,开阔视野,训练思维,提高写作能力,最终实现以字立人,还原事物全貌,回到世界本身。

编辑:网校客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繁峙频道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